最新公告: 热烈恭贺厦门AEIS(爱狮)考前培训班下列同学考上新加坡政府中学快捷班:厦门陈同学 ADMIRALTY SEC 美雅中学、厦门杜CORAL SEC 云海中学、厦门吴同学 YUSOF ISHAK SEC 尤索夫依萨中学、福建将乐肖同学 GREENVIEW SEC 青景中学、合肥徐同学 CHANGKAT CHANGI SEC 尚育中学、汕头 郑同学 BEDOK GREEN SEC 育青中学、北京洪同学QUEENSWAY SEC 女皇道中学、成都殷同学GREENRIDGE SEC 群立中学、成都唐同学GREENVIEW SEC  北京余同学考上文礼中学
首页 陆地劳务 船员劳务 劳务派遣 出国留学 移民签证 下载专区 船员招聘 船员查询 政策法规 图片欣赏 劳务论坛 新闻快讯
谁泄露了公司的商业秘密?-职场攻略-中国劳务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职场攻略 >> 查看资讯信息  

谁泄露了公司的商业秘密?

(作者:  来源:人才网信息中心  采编:  更新时间:2010/4/18 15:57:02 共有1199人次浏览)
 
  力拓“间谍门”背后的情报交易链条逐渐清晰:国际矿山巨头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企业内部人员,刺探窃取商业机密。

  随着企业间的商业往来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情报产业持续升温。在和客户“感情沟通”时,什么样的数据不能提供?哪些信息是商业机密?你所在的公司,在保密方面有什么防范措施?

  警惕身边的“包打听”

  莫锡众(办公室主任)

  解放前,有一种行当叫“包打听”,即警察局(那时叫“巡捕房”)的密探或“线人”。他们经常出没于茶馆酒楼等人群聚集之地,留意别人闲谈中的各种信息。

  如今这种行当虽然被取缔了,但类似的“包打听”并未绝迹。一些企业和猎头公司更是精于此道,不择手段,无孔不入,把窃取对手机密作为知己知彼的“秘密武器”。我自己就不止一次上过“包打听”的当!

  记得有一次,一个自称是某国华侨的客人来本公司订货。我报了价格后,他说要核实一下质量,问我该产品有没有销售到该国市场?如果有的话,不妨告知是哪些公司,以便他咨询我们产品的质量。当时,我觉得这很正常,生意人嘛,哪能不关心质量?于是,很大方地打开电脑,让他瞧了个够。万万没想到此举乃引狼入室,铸成了大错!原来这位仁兄是我们的一个竞争对手派出的“包打听”,目的在于窃取本公司的客户名单……

  还有一次更气人!在与一位猎头公司人员的闲聊中,不小心透露了我们公司各种技术人才的大概薪酬。谁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头,先是有几名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提出要加薪,接着又不约而同地递交了辞呈,且全都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下家……直到这时,我才如梦初醒,明白错在自己身上,悔不该当初口无遮拦。殊不知,在商场如战场的现代社会,薪酬也属于“商业机密”之一,尤其是高级人才,如果“明码标价”了,难免会让猎头公司或一些企业趁机加价给挖走,从而加剧不正当的竞争。

  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避免和防止类似的“暗算”再次发生,公司在总结我“犯错”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拟定保密方案,严格保密措施。如规定参加涉外活动者,不得擅自携带秘密文件资料及物品,不得单独与外商谈判,参与谈判的人必须统一洽谈口径等。

  二、提高预判力,不让钻空子。弄清来人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预测其可能提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对策准备,防止其钻空子,诱、套本方秘密。

  三、拒腐蚀,永不沾。号召大家以公司利益为重,不贪图小便宜,因为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有时只需要一杯酒、一支烟,就能让许多重要的商业机密轻易地泄露出去……

  总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面对无处不在的情报信息战,要想做到“滴水不漏”,除了要管住自己的嘴巴,最重要的是,须时时刻刻警惕身边的“包打听”!

  敌中有我 我中有敌

  徐瑞娥(杂志编辑)

  大刘苦干了一星期,终于拿出一份新杂志策划方案,要我们按栏目要求去组稿。不过第三天,他就生气地说我们中间有内奸或者“大嘴巴”。因为他有个朋友发过来一份策划方案,和他写的一模一样,还说是找人帮忙策划的,准备投资做几期试试。

  杂志业自从允许私人经营之后,基本就成了“江湖”,编辑队伍流动很快。今天还在甲杂志研究对手乙杂志,过些天或许就跳到乙杂志去了,难免把甲杂志的“隐私”也一股脑儿带了过去。这样跳来跳去,旧同事遍布圈内,所谓内部机密便极难守住了。好不容易弄出本自以为有创意的杂志,一上市就会发现摊子上很快有了一群“孪生兄弟”。

  职业道德,这或许是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忠诚度”的概念,都习惯于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决定该怎么干。

  然而他们为什么会“唯利是图”呢?起因在于没有归属感。比如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文化公司,大多不怎么尊重劳动法,加班没有加班费,社保也往往得员工自己交。效益好的时候待遇尚可,一旦不太好,裁起员来毫不手软。由于许多情况下,连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用工合同都没有,大家自然无所约束,想跳槽明天就可以突然去别的公司,“敌我转换”突如其来,让其他同事连适应的机会都没有。

  前阵子,小丽负责编排的一本学生读物卖得不好,老板说她选的文章越来越差。我替她辩解,说可能因为有些小作者面临升学,写得比以前马虎了。说实话,我觉得小丽那阵子其实很卖力,有时候竟然自己主动加班,劳动态度肯定没问题。

  “你知道吗?小丽竟然偷偷在给老马做兼职。”某天,老板气急败坏地告诉我。老马是他的死对头,做的几本刊物几乎都是我们的劲敌。

  “我们这里底薪比老马那里高,不过编辑费比他们低。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小丽没有直接跳过去,而是两头通吃。我看她给老马那边排的文章,都比给我们自己的好一些。这不是吃里扒外吗?”老板气愤地决定解雇小丽。然而,以后会不会有下一个小丽?他心里也没底。

  一个行业,人才不流动是不健康的,人才流动得过快也是一种病态。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精力都耗在了“躲猫猫”上了,正经事怎么能做得好?

  什么“小道消息”都敢传?

  强尼(公务员)

  前两天在《环球时报》看到一篇报道:德国巴登符滕堡州宪法保卫局一名反间谍专家宣称,中国雇佣100万名间谍,使用互联网等手段,从德国政府和企业窃取商业与技术机密。

  呵呵,这种说法也太耸人听闻了,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的14亿人口中,每140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潜伏”德国当了间谍!

  我不知道这位“专家”口中的间谍是否身兼数职,否则,按照他的逻辑推测,中国势必还需要数以百万计的间谍瞄准那些工业强国。这样一来,岂不是我们身边布满了“暗算”的眼线?

  虽然,这位专家的说法在东西方都被斥为“荒唐无稽”,却也从侧面反映出信息战在当下的重要地位。当年日本的迅速崛起,就与三井、三菱、伊藤忠等六大商社的情报系统密不可分。它们在全球187个城市设有800多家分支机构,据说情报传递速度超过美国CIA.

  当然,一般人尚无此荣幸接触到如此高级的情报,绝大部分人甚至对商业机密一词毫无概念。

  前不久,我想介绍我的亲戚去一家商场实习。原本以为此乃举手之劳,没想到,对方却为难地说:“你亲戚是大学生,八成不肯做基层销售吧?可是,因为牵涉到公司机密的问题,管理层面不接受实习生呢。”我大惊,第一次和商业机密有了亲密接触。

  可能因为平时打交道的人都不在要害部门,自己又是基层的公务员,身边的人不像商场中人那么“斤斤计较”,缺乏保密观念,什么样的“小道消息”都敢传,所以我平常还真少了这根筋,不仅没注意管好自己的嘴,还喜欢东打听西打听。有一次饭局,在座的有一个是基金经理。于是从上冷菜时开始,一桌子人就反复逼问他。终于在酒席快结束的时候,从基金经理嘴里逼出一组“6位数字”。大家方才纷纷掏出手机,记下这组数字,心满意足地散席。

  昨天,饭局上又从某区一个公务员嘴里听说,他在市政府办公厅工作的一个同学喝多了,透露了两只据说铁定要重组或者注入资产的大牛股,说只要长期持有,翻番是迟早的。这算得上是重大商业机密吧?莫非,觥筹交错间,价值连城的信息就不胫而走了?

  商场如战场 多听少开口

  艾米(文员)

  曾经参观一家从事食品加工的外资企业,一个大工厂,一圈兜下来,生产车间里是中国人,行政、营销是中国人,仓库里是中国人……一直兜到研发中心,才看到外国人。我突然发现,把中国人口味研究得透透的、并在开发让人爱不释手的产品的,都是他们自己人,是公司的绝对骨干。他们手中有公司的股份,和公司“同生死共命运”。一切都可以交给外人操作,除了产品配方。只要他们牢牢掌握配方,公司不管把分厂开到哪里,都不会泄密。

  但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意识。

  很多时候,很多人意识不到啥是机密。A食品厂饼干做得好,B食品厂很想学,可惜学不像。B食品厂的老板想方设法拉拢A厂的一个老师傅,周末请他来,好酒好烟加上许多好话,A厂老师傅“手短嘴软”之后教会B厂做好吃的饼干。

  A厂的老师傅不知道自己掌握的技术是个宝,“红木家什卖柴爿价钿”,一包烟二两酒就出卖了“核心技术”;A厂厂长也没保密意识,让厂里太多工人知道配方。

  很多时候一不小心说漏嘴,泄密了。旅游旺季到来前,宾馆老总甲和旅行社经理乙谈房价,刚坐下,乙直指“核心”,报出的价格是宾馆的底线。是谁泄露机密?老总甲一肚子火,回来挨个问。原来,办公室里一个小姑娘在和旅行社一个部门经理谈朋友,两人聊着聊着,就把底线说出去了!小姑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自己不是故意的。为了将功赎罪,她把和男朋友的对话细细回忆了一遍,希望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机密——有了,男朋友叹苦经,说一家航空公司把机票价格提高了10%,他们的成本今年上去了。而老总甲的老婆是另一家航空公司的销售经理,老总甲抓起电话,马上告密。

  很多时候,是有准备的头脑察觉到机密。如果一个钢铁公司的员工向我抱怨,他们铁矿石库存吃紧,疲于腾挪,我肯定“木知木觉”,如果这话被铁矿石生产商听到,绝对是天大的机密,而且有可能上升到国家秘密。

  商场如战场,多听少开口。

  为守秘密丢了大客户

  金桂(办公室主任)

  什么是“商业机密”?在百度上搜搜,解释是——不为公众所熟知、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被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经济技术和经营信息。

  我们公司10年前就制定了保密制度。制度确定:新产品引进技术、各个产品的销售渠道、客户关系网,均属于保密范围,凡是和保密工作沾边的工作人员,都签定了保密协议。保密协议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不断修改完善。

  我自己觉得,公司在这方面的防范相当不错了。但有一次和销售人员聊天,还是大吃了一惊。这位销售人员对我说,他现在感到特别孤独。原来,一个大客户以感情沟通为名,向他套取我们公司另一个产品的销售渠道,因为这个产品的销售负责人正是他老婆。如此不合理的要求,当然被他婉言拒绝。但是,他却为此丢了一个费尽千辛万苦拉过来的大客户,使销售业绩受到致命影响,效益工资因此少得可怜,在同行们面前抬不起头来。销售主管觉得他没本事,总给他脸色看。同事们私下里说他傻,不会审时度势,灵活变通。

  我觉得这是个问题。说实在话,在目前市场经济不够规范的大气候下,保守商业机密有时就是良心账,出卖商业机密的人只要手段高明,一时半会儿很难查实。如果不奖赏自觉遵守保密规则的人,反而因为人家丢失客户减少收入,那今后人人都得耍滑了——谁还傻呵呵地为企业保守商业机密呢?这个销售员所说的孤独,实际上是对职业道德遵守与违背之间的无奈。

  后来,公司及时调整了相关策略,对保守商业机密的人予以重奖,若是为此丢失了客户,不但不予追究,还要给他补充新客户,帮他完成销售业绩。以此弘扬正气,打击吃里扒外的“双面佳人”。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构筑了反刺探商业情报的大堤,对稳定人心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告诉员工,保密条文,一条顶一条,是货真价实、掷地有声的奖惩,谁也别想在这方面抖机灵。



我要评论】 【关闭窗口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劳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
打印 打印该页
相关资讯 更多资讯  
·职业经理人短命原因盘点:缺 (3-26)
·一份比较满意的的职业生涯规 (11-4)
·吃零食也能吃死,职场的你需 (8-5)
·姚明退役上学,职业生涯不为 (8-5)
·it精英吴征病逝,职场警钟 (8-5)
·2011年国内人才招聘形势 (8-5)
·解读两会:大学生如何“幸福 (8-5)
·自信心:职场成功的维他命 (3-6)

发表评论
(带*号为必填项)
登录名:* Email:
标 题:*
内 容:*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最新资讯
今日暂无资讯更新

热门资讯
·江苏省沛县推出扶持措施大学生村官
·[推荐]一流简历要避免的10大错
·更聪明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简历指导:网上求职,不断刷新简历
·多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全国进入
·管理者怎样“管”好自己“管不着”
·女生寝室里的求职故事
·职场新人转型要低调做人 虚心请教
·职场左右逢源七大黄金定律
·职场“30抑郁带”,三大难题困扰
·聪明女人百条秘籍
·杜邦:员工安全是张名片
·惠普:从组织到员工的双层绩效管理
·量化岗位工作任务的方法
·外企面试需注意的五个要点
·专家提醒,大学生求职面试需注意六
·拿什么去应聘?阿里巴巴校园招聘者
·微表情让你的面试泡汤了?
·大学生求职心切谨防陷阱 试用期不
·职业第一站 潜力最重要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报价 |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执行时间:31,743.90

Copyright © 1999 - 2003

闽ICP备20000695号-1
All Rights Reserved